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会 | 文件下载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10 16:5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尤其是发挥其育人功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助力活化传承非遗瑰宝”主题践学活动。30余名师生走进非遗文化体验馆,通过非遗文化讲解、非遗手作体验、理论学习研讨,将理论课堂延伸到文化传承第一线。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传承的关键在青年。在金州皮影戏、庄河剪纸等大连非遗项目展区前,师生们驻足良久,深入了解地方特色非遗的传承脉络。专业的非遗讲解让大家认识到,这些技艺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螺钿镶嵌与掐丝珐琅制作中,师生们体会“一丝一片皆匠心”的专注,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价值。这不仅是技艺的学习,更是与文化对话的过程。

 

体验活动后,师生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非遗活化传承”展开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纯指出,全会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位、方向与方略,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要做文化自信的坚定者、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做文化育人的实践者。全会绘就的蓝图,需要我们用青春去实现。2025级研究生李晨博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它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愿意花时间、有耐心做这样一件事,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每一片螺钿的镶嵌,都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是劳动者将精神追求物化为艺术珍品的实践。这种工匠精神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鲜活例证。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用青春智慧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2024级研究生李恺睿表示,“今天的研学,让我体会到非遗匠人们对待非遗文化仔细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也使课堂上学习的中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和实践进行了结合,真正理解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一论述的重要性,以后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好弘扬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为提升师生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活动出发前,组织开展了研学乘车安全应急疏散演习。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师生们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初心使命,让文化自信在青年心中扎根生长,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理论智慧与育人力量。


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