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打破学段壁垒、整合育人资源,努力打造“大思政课”品牌,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9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凌水小学共同开展“学段衔接 协同育人”主题座谈研讨,为双方长期合作搭建坚实桥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滕慧君及青年教师代表,凌水小学校长吴晓红、副校长马文秀、大队辅导员林超参会。


凌水小学一行首先前往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近距离观察导盲犬训练过程,了解“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随后来到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旅顺小南村,实地考察其教学设施、课程体系与活动开展模式,详细了解农耕文化、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等教学模块。此次走访考察不仅为双方后续共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前期调研,也为我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拓展了新的思路。


座谈研讨会上,双方聚焦“协同育人”核心目标,围绕三项关键议题深入交流,明确合作方向并达成共识:第一,整合一体化教学资源,优化育人生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共享共用,依托我校旅顺小南村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合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构建“大学生导学+小学生实践”的“大手牵小手”研学模式,让大学生成为小学生实践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既促使小学生深化对劳动价值、家国情怀的认知,也让大学生在导学中强化责任担当,实现双向成长,进而实现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第二,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夯实育人主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建专家宣讲团,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宣讲团代表走进凌水小学,围绕爱国主义、生命健康、科学探索等主题开展专题宣讲,以高校的专业优势为小学思政课程拓展深度与广度。第三,构建一体化长效机制,提升育人实效。凌水小学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医校园、走进实验室、走进导盲犬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高校学术氛围与人文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开阔视野、树立理想。


此次座谈研讨会是大连医科大学与凌水小学践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双向赋能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加快细化合作方案,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统筹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思政教学资源、思政教育品牌建设,尤其锚定“喜迎国庆”重要时间节点,共同策划开展一系列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教育跨越学段、贯通成长,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合力。